《激發勇氣的心理學》 增補‧修訂版
作者: (日)岩井俊憲
出版社: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
出版日期:2014/07/01
語言:簡體中文
ISBN:9787549550098
規格:200頁 / 21 x 14.8 x 1.5 cm / 普通級 / 1-1
作者撰寫此書的立意為:「如果你開始鼓起勇氣並朝著某個目標努力時,勇氣就會像水中的波紋一樣擴展開,我的願望就是當你讀了這本書後你就能成為具有勇氣的人,進而成為勇氣的傳播者。」
第一章〈關於勇氣〉
第二章〈激發勇氣的理論一〉
第三章〈激發勇氣的理論二〉
第四章〈激發勇氣者的特質〉
第五章〈成為激發勇氣者的三個步驟〉
第六章〈激發勇氣的實踐一〉
第七章〈激發勇氣的實踐二〉
本篇文章針對第一至第四章來分享,前面四章節主要在說明何謂勇氣,而激發勇氣的理論,將會對實踐者帶來怎樣的益處。
第一章〈關於勇氣〉
什麼是勇氣呢,在面臨衝突及負面情境下(虐待孩童、家庭暴力、社會紛爭),你能為自己發聲嗎?只要反擊回去就是具備勇氣嗎?你懂得區分勇氣和蠻勇的意義及情節嗎?
勇氣courage的辭源自拉丁語的cor,即heart的意思。勇氣,它是承受風險的能力《英語辭典》;克服困難的努力 (《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》,1998 ) ;一種與人協作的能力「Courage is only a part of the ability to cooperate.」 (《人生意義的心理學》,267頁,1984 )。
在面臨未知、不擅為之的處境時,產生不安、恐懼、焦慮、壓力等,而你卻願意積極嘗試而產生自我激勵的精神產物:勇氣,是透過自我肯定且不被恐懼所束縛者在面對處境時帶來的力量。
所有人都有自卑感,但是自卑感不是疾病,更確切地說它是激勵人們健康成長和努力奮鬥的動力 (《The Science of Living》,1996 ) 在阿德勒心理學一重要理論:自我決定性( self-determination ) ,任何經歷本身不是成功或失敗的原因。我們用不著因為某種不幸的經歷而苦惱,而是應該從經歷中找到奮鬥的目標。不是經歷決定我們的人生,而是我們從經歷的意義中做出決定。(《人生意義的心理學》,2010 )
第二章〈激發勇氣的理論一〉激發勇氣的起源
阿德勒想表達的勇氣不是「沒關係,勇敢向前走吧」而是「即使面對困難,如果你想去做,就要勇敢向前走」( 譯自Superiority and Social Interest )。
- 兩者的差異,前者的激勵法似乎少了點同感及說服力,一以貫之的可以套用在任何情境,可或許在當前的你已經「有了夠多的努力」,此時的激勵容易使被激勵者彈性疲乏,成了無效激勵;另一則是,經過評估分析後,而你知道,知其道是你想抵達的目的地,發心的你就會勇敢向前走。
Don C.Dinkmeyer 對激發勇氣下的定義,就是為了使人獲得自尊和自信而發掘個人特質和潛力的過程,是運用必要的方法使得樹立勇氣和信賴成為現實的理論。(《Leadership by Encouragement》 )
獎懲制度與表揚多為有上位者及下位者之差,容易有不對等情形、看臉色行事、誘因大小決定行為者的執行意願,而激發勇氣則是不論成功與否,讓行為者發心地追求自己的成長與進步,根本之道。
第三章〈激發勇氣的理論二〉激發勇氣的前提條件
激發勇氣者的態度:互相尊敬、互相信任 (舉例: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下被稱讚,A的不苟言笑與B的誠懇注視,哪個態度讓你喜悅且舒心呢?)
激發勇氣者與接受者的日常關係 (在互相尊敬、互相信任的親密關係裡,彼此的語言更顯得有份量與力道)
非語言的交流溝通:除了語言表達,表情、動作、姿勢、眼神交流也是重要的積
關注對方關心的問題(同感:用對方的眼睛去觀察、用對方的耳朵去傾聽、用對方的心去感受)(共同體意識)
第四章〈激發勇氣者的特質〉
世上只有一個的你自己,不離不棄,需要格外珍貴
以尊敬和信任為出發點( ←→ 以恐懼為動機)
樂觀向上( ←→ 悲觀消極)
面向未來( ←→ 拘泥於原因、過去),Bill O'hanlon曾以其特有的諷刺方式揶揄原因論(寓言故事):很久很久以前,一個警察在街燈下遇到一個一邊嘮叨一邊轉悠著的醉漢。警察上前問他在幹什麼,醉漢醉醺醺地回答:「家裡的鑰匙掉了。」然警察跟著一起找,15分鐘過去了,鑰匙還是沒找到。警察說:「到你原來經過的地方找找吧,你最後一次見到鑰匙是在哪裡?」醉漢回道:「要是這樣的話就簡單了。因為鑰匙是在大路的另一邊掉的。」警察吃驚地嚷道:「知道鑰匙掉在哪!為什麼不到那邊去找呢?」醉漢回:「因為這邊有燈光啊。」(《Do One Thing Different》,2001)。
- 找到困境的原因不同等其可產生有效地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,反而可能產生「受害者文化」,使過去的原因對現在有決定性且致命的影響,挫敗勇氣。目的論則認為不論過去發生過什麼,都可朝著未來的目標主動地選擇,並且設定目標為之奮鬥,個體具有自主選擇及決定權,激發勇氣。
善於傾聽( ←→ 不善於傾聽)
有大局觀( ←→ 拘泥於小格局)
有幽默感( ←→ 常諷刺挖苦人)越是艱難、痛苦的時候就越需要幽默,所謂幽默就是無論在什麼時候都笑。笑著笑著,全世界都跟著你笑;哭著哭著,卻只有你獨自一人在哭。